8月8日,学校党委书记毛东辉带队看望我院在杭实习学生并开展专项调研,教务处处长沈鑫泉,学院院长方敏、国家级厨艺传承大师金晓阳及教师代表参加。调研组来到杭州西湖国宾馆、浙江西子宾馆和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实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听取学生成长收获,并就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交流探讨。
一、从“学生”到“酒店人”
在实习生座谈会上,实习生们踊跃分享了为期一个月的岗位实践经历。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段实习经历让他们成功实现了从理论课堂到真实职场的跨越,特别是在平衡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方面获得了显著成长。
通过深入交流,同学们的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岗位适应能力突出,多位同学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掌握了基本工作流程,部分表现优异的同学甚至能以"小师傅"的身份指导新入职员工;二是专业技能快速提升,得益于酒店为每位实习生配备的专业导师,通过"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的行业经验与实操技巧;三是学校教育成效凸显,在校期间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同学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酒店人"的角色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团队文化温暖人心,虽然实习工作强度较大,但团队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有效缓解了职业压力,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职场的人文关怀。



毛东辉书记听取同学们的实习汇报后,亲切询问了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对同学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快速成长表示高度赞赏。毛书记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要永葆学习热忱,既要深耕专业领域,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要强化沟通意识,既要与酒店同事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也要保持与学校的紧密联系;要辩证看待技能,深刻理解"技能"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思考与创新。毛书记特别强调,实习期间必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企业安全规范,把"安全第一"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原则。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实习机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从“旅院学子”到“行业脊梁”
目前,我校共有79名优秀校友在这三家酒店任职,其中40名就职于杭州西湖国宾馆,31名就职于浙江西子宾馆,8名就职于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这些校友已形成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完整职业梯队,成为传承旅院精神的生动典范。
在校友座谈会上,校友代表们动情地回忆起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纷纷表示要将行业经验回馈母校,并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毛东辉书记高度赞扬校友们取得的成就,表示"母校以你们为傲",并热情邀请校友常回校交流,共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从实习生到业务骨干,再到产业导师,旅院校友的职业发展轨迹完美诠释了产教融合的育人成效。这一"教学-实践-反哺"的良性循环,不仅展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果,更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三、从“校企合作”到“校企共同体”
在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上,学校一行与三家酒店高管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文旅人才培养"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合作基础。将党建工作融入校企合作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发展;二是创新培养模式,培育行业精英。共同打造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激发创新动能,释放发展活力。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方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共赢发展。构建校企共同体,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新格局。
此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深化了与标杆企业的战略合作。交流现场,实习生们充满朝气的成长汇报与校友们饱含深情的经验分享交相辉映,学校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深度共鸣,生动诠释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一方面要立足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校企互动平台,诚邀行业专家回校指导,共同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期供稿:方日亮)